行业新闻

【善国春秋】母江南app下载安装祖山的守望——滕州市发现一处国内罕见的汉代大型采石场遗址

2024-06-23 23:01:4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江南app滕州是我国已发现的汉代画像石、石祠、汉阙和汉椁等汉代石刻丧葬遗存较多、延续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它起于西汉武帝时期,迄于东汉末年,延续时间300余年,遍布滕州全境。仅在柴胡店镇母祖山周边就有大大小小汉墓群十几处,有近千座汉墓,其中石构墓占96%。

  滕州的汉代石刻艺术精品珍品很多,在国内汉代石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虽然滕州地区汉画像石、石阙、石椁分布全境,但是石料何处来?一直是专家学者心中的一个谜。

  近期,滕州市文物工作者在母祖山发现一处保存完好、占地7万多平方米的汉代采石场,有10多个足球场大小的规模。来自国内的文物、考古、文化工作者,经过实地考察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滕州母祖山采石场遗址是一处重要的汉代采石场遗址,规模大,延续时间长,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社会研究价值。

  滕州居于东夷文化核心区,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秦汉时期这里就比较发达。境内为九省通衢之地,文化昌明之邦江南app下载安装,地域宽阔,土地肥沃。近几年通过发掘,分布着数量相当丰富的历代古墓和墓葬群,有些古墓规模宏丽,形制特殊,结构复杂,随葬品丰富。著名墓葬有孟尝君墓、毛遂墓、曹王墓、大韩村汉墓群、东小宫汉墓群等,大都分布在聚落遗址附近,属于氏族公共墓地,是研究氏族结构、婚姻状态、原始习俗、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资料。

  在已发掘的墓葬石刻内容上,它包罗了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称为“汉代社会的缩影”。其内容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神仙世界、祥禽瑞兽和经史故事,另一类是现实社会生活。反映神仙世界、祥禽瑞兽和经史故事的画像石,多取材于《楚辞》《山海经》及汉代流行的图谶思想,主要有伏羲、女娲、羲和、常羲、东王公、西王母等人物,有青龙、白虎、凤鸟等祥禽瑞兽,画像石有《周穆王拜见西王母图》《四灵图》等。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画像石,主要有车马出行、人物拜会、庖厨宴饮、田猎游射、乐舞百戏、博弈游戏、胡汉战争、生产劳动等内容,画像石有《冶铁图》《牛耕图》《纺织图》等。在祠堂、墓室上雕刻以装饰画,以显示其家族的显赫,寄托美好的愿望,希望其逝去者在天堂生活富足,安享太平。

  柴胡店镇地处古薛国核心区,充满人文气息,有殷周时期古遗址、皇姑坟、古驿道、唐摩崖石刻和老君庙、老北宫、玉皇阁、吕祖阁寺庙建筑群,以及古石寨、万亩梨园等名胜古迹。

  母祖山居于黄连山的中部,群山环抱江南app下载安装,气宇非凡。这里紧靠薛国古城,古薛河从这里流淌,奚仲在这里建起了古薛国。据史料记载,周文王之母太妊就出生、生活在这块土地。在母祖山北部老君院布满石窟,据考证为唐代佛窟,明朝万历时围窟建阁留存于今。后来在这里建起了观音阁,供奉着观音雕像,因此当地村民将观音阁的山峰,改名为母祖山,以对这块土地的敬重。建在母祖山北麓山崖上的唐代摩崖石刻,虽然历经千年的风剥雨蚀,那惟妙惟肖的造型,精致优美的线条,仍叫我们惊讶和叹服。

  观音阁依山而建,阁内圆雕石刻观音坐像高1.6米,头部残缺,长裙曳足,右屈膝左垂足坐于龛中,龛右壁附刻圣水瓶。观音坐像身着褒衣博带,项挂璎珞,圆肩修身,衣纹简练丰满,透露出肌体的弹性感,纹理密集流畅,下边角起翘翻卷若迎风飘拂。石刻流畅自然,表现出含蓄而又写实的立体感,庄重丰满江南app下载安装,姿势优美。

  母祖山石料均为青石,石材细腻,适合雕刻。历史上一直是开采石料的场所,为什么后来就不开采了?据村民讲,在很久以前,每当天快黑时,附近村民总会看到一个老头手里摇着货郎鼓,肩上担着货郎挑子,走进深山之中,来到母祖山悬崖下,一摇货郎鼓,山门就会打开,里面金碧辉煌,货郎老头进去后,山门自然关上。后来人们都感到稀奇,纷纷前来观看。从此货郎不见了,山门也不在开了。人们说,这是老神仙显灵,从此,这山上的石材再无人开采。

  我市考古专家、市文旅中心副主任张桑,一直钟情于文物考古工作,在漫长的汉墓、汉画像石、石阙的研究中,对于石材的来源一直比较关注,他跑遍了周围几个区市,寻找这些石材的来源。

  在一次文物普查中,张桑和考古工作者们发现母祖山周边有很多废弃的采石场,接着他就组织考古人员,对原有的废弃采石场进行挖掘整理,在已经被风化的山崖断壁处,看到有很多人工开凿开采的痕迹,寻找到很多楔窝,以及一层层开采的断面、废弃的石料。

  经过考古人员和当地政府的组织清理,仅在母祖山周边,就发现采石场多处,面积7万多平方米,据估算开采量达到17万立方米。在采石场北段,市博物馆原馆长、考古所所长李鲁滕发现了一处采石场废弃后生长在采石作业面上的钟乳石。同时,还在采石场发现一处还嵌在石头中,已经锈蚀的铁楔。

  滕州市文物部门请地质专家、高级工程师王士路送到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院测定,这块钟乳石凝结在开凿痕迹上,有明显的叠加关系,测定结果为距今大约1240年,进一步说明于公元690年唐代前期这个采石场就已经废弃。鲁南地区在战国晚期之前,殡葬方式皆为土坑葬,因此说这个采石场上限年代在战国后期。这就说明母祖山采石场上下年代均已确定,开采时间为两汉、魏晋时期。地质专家通过对现已发掘出的汉墓、汉祠、汉阙和收藏在市汉画像石馆、官桥汉代遗址博物馆的汉画像石等石材,进行了石质采样鉴定比对,发现至少45%石棺材质符合母祖山采石场岩石特征。

  11月9日至10日,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山东大学、北京市博物馆文化研究所、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徐州博物馆、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20余名文物考古专家和地质专家,对母祖山采石场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看到这里开采现场规模非常震撼,在国内所有的汉代采石场遗址中,这里规模层次最高,说明这里汉代是一处由政府统一管理,组织严密、技术比较先进的石料开采场所。

  在滕州母祖山采石场遗址专家论证会上,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国家博物馆原田野考古部主任信立祥说,参观考察了母祖山采石场让我非常震撼,保存的非常好,这是我看到的第三个采石场,第一个是徐州汉代采石场,面积非常小,那是专为楚王陵建造墓葬用的,在湖南也发现了一处采石场,那是海昏王建造皇陵用石的场所。滕州这处采石场面积大,是一处有统一组织,管理严格平民化的大型采石场,应该说非常罕见。说明当时这里的冶铁技术已经很发达,这对于研究汉代手工业工匠技术、科技水平、丧葬礼俗、管理水平、殡葬文化,十分重要。从采石场来看,进一步说明这里当时具有先进的手工业技术,先进的冶铁技术。同时已形成统一的民族文化体制,各种礼制的发展已达极致。中国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文化遗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岩说,中国对于汉画像石的研究已经有一千多年了,这处采石场的发现,弥补了汉代汉阙、汉墓、汉画像石生产的源头,采石场切割面十分规矩、平整,说明现场管理很严密,对于地质学、石刻艺术、艺术学、美学以及丧葬礼俗都很重要,这处采石场的发现,不仅会在国内产生影响,在国际上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专家组一致表示,滕州母祖山采石场遗址是一处大型的汉代采石场遗址,采石规模大、延续时间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科学和社会价值。同时,专家建议进行系统考古工作,及时制定实施保护利用规划,并在遗址附近寻找与之有关的居住和生活遗存,全面揭示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要进一步加强对采石场遗址的保护,以便更好地揭示古代采石工艺技术,服务社会大众。

  汉画像石、汉椁是一部绣像的汉代史,是我们民族的一个图像的史诗,是记录汉代历史的志书。滕州汉代采石场的发现,是奉献给我国古代文化研究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必将成为研究汉代文化特别是汉代墓葬礼俗文化不可或缺的实物材料。

  原标题:《【善国春秋】母祖山的守望——滕州市发现一处国内罕见的汉代大型采石场遗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