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江南app都江堰李冰石像发掘始末:石像差点灰飞烟灭

2024-04-16 21:26:2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江南app1975年1月18日,在都江堰渠首扩建外江闸护滩时,在李冰石像出土地附近,人们又发现了一位缺头残肩的持锸石人像江南app。身高1.85米,肩宽0.7米,重约二吨。石像宽衣垂袖,双手持锸而立,锸高0.28米,宽0.25米,锸把长1.34米。出土地点距离外江闸84米,东距金刚堤40米,东南距李冰石像出上处37米,深埋河床3.5米,头部向西,横伏沙石之中。石像仍是青石凿成,腹部保存完好,背部冲蚀明显,底部冲蚀特别严重,正中有一凹痕,明显看出是接榫的地方。石像旁出土的四块大条石上,也有子母榫槽,显然是建筑基石。锸把上似有题记痕迹,但模糊不清,未能辨认。该像今存于伏龙观一殿左侧。钟天康先生认为,这两尊石像是四川地区发现最早的大型圆雕,造型浑厚稳重,线条简朴有力,在我国石刻艺术史的研究上有着重要地位。从造型、手法和石质上来看,两尊石像应该是同一时代的作品。

  2005年3月3日,李冰石像出土整整三十一年之际,从外江整治河道的工地上再次传来令人兴奋不已的消息,渠首又发现了石像。这一次,已经退休的钟天康又荣幸地作为第一批文物专家来到了现场。

  石像出土地点为一号桥墩旁,出土深度3——4米。石像无头,从雕刻手法上可以看出是汉代风格,但却比李冰石像更简洁。残高194厘米,肩宽75厘米,石像底部尺寸为103×55厘米,残断榫头为20×20厘米,背部有束腰后襟纹饰。石像用本地砂岩雕刻,身穿“深衣”,宽襟重袖,两手相交于胸前,姿态与李冰石像极为相似。是典型的汉代圆雕石刻造像。

  3月5日下午3点,在一号桥墩旁边又发现了第二尊石像江南app,该石像无头,背部被水冲蚀严重,残高2米,肩宽93厘米,底部108×58厘米,残缺榫头28×20厘米。

  与第一尊石像同时出土的还有一通被挖断的汉碑。碑斜面残高153——124厘米、宽100厘米,厚25厘米,石碑上阴刻有15行,约400余字,字为隶书,字体清秀,镌刻工整,因长期受地下水侵蚀,部分字体已模糊不清。依稀可见的是第1行有“建安四年正月……北江场”字样,第7行有“轻财重义”字样,在第10行有“庶民以谷事为本”字样,第15行有“勒石纪行刊示后贤以劝为善”字样清晰可辨。碑中所述“建安四年”为公元199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汉碑和石像出土后,迅速引起了文物专家和新闻媒体的关注,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数十家媒体相继做了重要报道。省文物局党委书记、副局长王琼,遗产保护专家朱小兰,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谭继和,成都市文化局副局长尹建华,成都市博物院院长王毅、副院长江章华、考古部主任刘雨茂等,专程来到都江堰市,考察出土文物。

  谭继和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出土规模最大的东汉石刻群和最早的石刻汉碑之一,是都江堰水利工程31年来最重要的发现江南app,在成都江源文明史上有重大价值。”

  江章华认为:“国内发现的汉代石碑很少,有明确纪年、字数多达数百个的汉碑则更少。考古界一般都将汉碑定为国家文物,这次发现的这通汉碑,价值无法估量。”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