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江南app发挥品牌优势做强石雕产业
江南app下载安装烈日下,姜晓进在门市外的街面上对已成型的石罗汉进行打磨。 记者 戴娟 摄
8月7日上午,得知大足区委区政府决定打造大足石雕产业的消息,35岁的石刻人姜晓进放下手头的铁凿,显得十分兴奋。姜晓进知道,这个决定的促成,与前段时间,大足区政协对他和其他做石刻的同行们的走访调研密切相关。
“党政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工作就跟进到哪里”。2015年国家文物局将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主场城市放在大足,为大足石雕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为助力大足石雕产业做大做强,今年6月,由大足区政协成立的专题调研组,专门对当地石雕产业进行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发挥品牌优势 做强石雕产业》。
姜晓进出生于大足唐香街道惜字阁村,从小,石刻就成为他追逐的梦想。16岁那年初中毕业后,他拜当地有名的石刻匠人为师。
兴趣加上勤奋,姜晓进三年学成。经过多年打拼,他被评为重庆市民间工艺大师,2011年还成为了复旦大学特邀客座教授。
姜晓进说,受石刻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像他这样专业从事石雕的人原来在大足很多,但近年来流失相当严重,能坚持下来留在本地从事此行业的人越来越少。
大足区政协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大足区从事石雕行业的人员已由2000年左右最鼎盛时的2万余人锐减到目前的200人左右。例如,重庆市大足石刻艺术品有限公司用工最多时达200余人,现在则只有3人。
大足区政协调研组认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受市场、消费等多种因素影响,原有从事雕刻工艺的人员为谋生计,重新选择就业方向。二是流向外地谋生的艺人较多,大足石雕艺人散布在全国各地,有石雕生产的地方就有大足石雕艺人,他们自称为“行走的大足石刻”。
提到大足石雕,调研组组长、大足区政协副主席张秀荣颇为自豪:与大足石刻相伴相生,大足石雕在全国工艺美术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拥有一大批杰出的石雕传承人,以大足摩岩石刻精品为蓝本的石雕产品品种多达2000多个。近年来,大足石雕在国际国内大赛及博览会上屡获殊荣,文化品牌日益彰显。
然而说到现状,张秀荣充满了忧虑:大足石雕产业发展与福建惠安、河北曲阳、浙田、河南镇平等石雕产业强县相比,差距仍较大。“目前全区石雕企业多处于停业状态,发展较为艰难。”
正是对大足石雕的传承与发展的忧虑,促使了大足区政协开展此项调研。调研中,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石雕企业和工匠人员,发现大足石雕产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其一是缺乏产业政策的有力支撑。石雕产业和五金产业是大足最具特色的两大传统产业,但长期以来政府偏重于五金产业的扶持和培育,在石雕产业的发展上还没有制定出台相应的规划和政策,没有形成石雕产业和五金产业齐驱并进的发展态势和格局江南app。
其二是缺乏专门的石雕产业基地。据初步统计,全区工商注册的石雕企业有46家,绝大多数都是手工小作坊,没有固定的厂房,且受群众担心石材灰尘对健康的影响,生产企业只能迁往人烟稀少、地理位置偏僻的区域,生产条件极差。企业普遍呈现着“散、弱、小”的特征,石雕行业企业化、机械化、规模化程度较低。
同时,产业链条较短、销售渠道不成体系、产品创新力度不够、没有专门的行业协会也制约着大足石雕产业的做大做强。
“国家文物局将2015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主场城市放在大足,为大足石雕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江南app。”张秀荣告诉记者,正是为了助力石雕产业做大做强,把它培育成大足文化产业中的支柱产业,调研组认真研究后,提出对策建议。
调研组建议,区政府尽快成立大足石雕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石雕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出台加快石雕产业发展的意见,从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引领石雕产业做大做强。
同时,加快建立大足石雕产业基地,选址建设大足石雕文化产业园,将石雕产业链条各环节的企业引入园区,将其打造成为集生产、创意、培训、展销、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市级乃至国家级石雕文化产业园江南app。
此外,还需要搭建电子商务和网上网下销售平台,鼓励和支持大足石雕企业到国外或省外拓展市场,构建大足石雕贸易平台。建立培育原石交易市场,吸引和鼓励各类原石在大足展示、交易。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姜晓进一直叹息自己这么多年培育的“鹏福”商标,始终走不出去,“原因在于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调研组建议,通过政府层面的引导,成立大足石雕产业协会,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强石雕产品创新力度,加快申请“大足石雕”集体商标的步伐,扩大“大足石雕”整体品牌的影响力。
据悉,这份调研报告受到大足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大足区委书记江涛称赞,此调研很好,很及时,并表示,大足是中国四大窟中唯一将石雕石刻传承下来的地方,继承、创新、发扬、光大是大足人的历史责任。